头像

王占魁

职称:

直属机构: 教育学部教育学系

学科:

10 访问

相关教师

个人资料

  • 部门: 教育学部
  • 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 学位: 博士
  • 学历: 研究生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zkwang@dedu.ecnu.edu.cn
  • 办公地址: 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1022室
  •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教育学系(200062)
  • 邮编: 200062
  • 传真:

教育经历

201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专业 博士

2010: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

2008: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专业 硕士

2004:河南大学    教育学原理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基教所“办学精神与教学特色研究中心”(暨培育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

Univers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er)。

研究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公民教育、批判教育学与教育美学。

招生与培养

开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教育哲学》(流派)、《公民教育哲学》(专题)、《教育论著选读》(杜威著《民主与教育》);

本科生课程:《教育美学:发现文艺作品中的教育学》(通识核心课程)、《批判教育研究》。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2022年8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经典教育理论的论辩逻辑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BAA220165),在研。

2019年1月,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道德教育中的论辩逻辑研究》(项目批准号:A1907),已结项。

2012年1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转型期我国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80112),已结项。


参与项目:

2012年7月,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研究》(石中英教授主持);

2012年6月,参与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当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李政涛教授主持);

2008年10月,参与教育部长江学者(由石中英教授主持)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小学价值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设计完成了“中国价值教育联盟学校”的logo标识,参与《中国价值教育通讯》的编写,负责中国价值教育联盟学校武汉市马房山中学有关价值教育的系统调研并参与了该校价值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翻译了《澳大利亚价值教育的国家框架——总报告》。

2007年2月,参与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区域性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活动创新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C0629,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钱江主任主持,吴遵民教授主持)课题,负责子课题之一《新世纪转型期的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研究与写作;

2006年5月参与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推进终身教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066921043,吴遵民教授主持)子课题之三《关于上海市推进终身教育路径与机制的对策与建议》的写作以及总报告的起草工作。

2006年3月参与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度重点招标课题:《国际大都市中的学校与社区——构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B05010,吴遵民教授主持)子课题之五《上海市学社连携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行政组织架构部分的写作;


学术成果


专著:

《价值选择与教育政治——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

《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译著:

【美】阿普尔著:《教育能够改变社会吗?》(独立译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

【英】斯宾塞著:《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独立译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英】彼得斯著:《教育与教师教育》(独立译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版。


参著:

《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吴遵民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实践终身教育论》(吴遵民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5》(叶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主要论文:

41.《新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道德说理: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作),《全球教育展望》(2022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素质教育》(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

40.《培养“教师-学者”:重温威廉巴格莱的教师教育哲学》(独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39.《教育学人风采——迈克尔阿普尔》(独作),《现代教育论丛》(2022年第6期);

38.《从“修道之教”到“传道之教”——论中国儒家的道统改造及其现代教育意蕴》(独作),《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

37.《论“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秩序》(独作),《教育学报》(2021年第4期,双月刊);

36.《“爱智”抑或“爱人”——论中国儿童哲学课程的价值与未来》(独作),《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22期);

35.《说谎,自欺与诚信教育的重建》(特稿;独作),《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双月刊);

34.《“报应”“报复”抑或“修复”——社会欺凌的教育哲学省思》(独作),《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

33.《论教育进步的内在尺度》(独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32.《论教育学的人格关怀》(独作),《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

31.《回归观念: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建》(独作),《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4期);

30.《“以孝释教”抑或“以道释教”——论儒家公民教育哲学的价值基础》(独作),《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

29.《民主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写在杜威教育哲学的延长线上》(独作),《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8.《“老师”内涵的去道德化与教育者社会形象的重建》(独作),《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新华文摘》(2015年第22期)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信任危机、卧底崇拜与权力魔术——<西游记>的教育政治学审读》(独立作者),《基础教育》(2015年第3期);

26.《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独作),《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25.《教育能够改变社会吗?》(独立作者),《中国读书报》,20140917,第10版;

24.《从“个体教学”到“集体教研”——论当代教师的现场学习力》(独作),《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4期);

23.《批判教育的使命与教育批判的方法论》(独作),《教育学报》(201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

22.《新世纪我国教育实践方法论的价值转换——从“只信不疑”到“疑而后信”》(独作),《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1期);

21.《略论教育研究与相关学科方法论的转化》(独作),《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理论来源》(独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2年第2期);

19.《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批判逻辑》(独作),《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18.《道德人格的动态结构与价值教育共同体的形成》(独作),《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上);

17.《教育理想是谁的理想?》(独作),《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16.《“公平”抑或“美善”?——道德教育哲学基础的再思考》(独作),《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15.《与孩子同乐成长——美国小学国庆活动见闻与感想》(独作),《中国价值教育通讯》(2011年第1期,总第4期);

14.《让教育成为一种播种价值的行动》(独作),《中国价值教育通讯》(2010年第2期,总第3期,刊首语);

13.《阿普尔在中国:回顾与评论》(独作),《教育学报》(2010年第2期);

12.《人性的张力与教育中的价值诊断》(独作)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 ,2010年第3期),《教育学在线》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同时受邀被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收录,转载于《科学发展在中国》丛书。

11.《“标签印象去除”与“正义价值领导”——从电影《热血教师》看专业教师的实践智慧》(独立作者),《中国教师》(201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教育的民主实践何以可能?》(独作),《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教育学在线》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9.《澳大利亚价值教育国家框架的学校实践》(独作),《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8.《致教师(外一则[读书的时候])》(独作),《中国教师》(2009年第2期);

7.《解蔽教育的“价值”世界》(独作),《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教育学》(200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自在”与“自为”之间——论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作用的“潜在”品质》(独作),《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期);

5.《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终结——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还原性诊断与出路探寻》(独作),《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4期);

4.《“本质”抑或“目的”?——教育学专业视野下的教育立场的实践误区探析》(独作),《江右论坛》(2007年第2期);

3.《再论教育创新——当代教育改革视野中的制度与个人》(独作),《复旦教育论坛》(2007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2007第4期)全文转载;

2.《“弹性”与“积极”之间——略论当代教育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系》(独作),《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第6期);

1.《学社联携 促进青少年道德品性健康发展》(吴遵民、黄欣、王占魁)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2006第11期);




荣誉及奖励

2021年 论文《说谎、自欺与诚信教育的重建》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7年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研究生教学奖”;

2016年 专著《价值选择与教育政治——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荣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6年 上海教师板书、书法、钢笔字大赛一等奖;

2014年 译著《教育能够改变社会吗?》入选“2014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报);

2013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12年 博士学位论文《价值选择与教育政治——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导师:石中英教授)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10年 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2009年 硕士学位论文《解蔽教育的“飞白”世界——教育实践逻辑学初探》(导师:吴遵民教授)荣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2005年 华东师范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文化艺术节书画大赛一等奖;

2002年 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届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