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郑太年

职称:

直属机构: 教育学部

学科:

10 访问

相关教师

个人资料

  • 部门: 教育学部
  • 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毕业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联系电话: 021-62238591
  • 电子邮箱: tnzheng@iice.ecnu.edu.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文科大楼1519室
  •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邮编:200062)
  • 邮编: 200062
  • 传真:

教育经历

1998年6月,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

2004年6月,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


工作经历

1998年7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师

1990年7月至1993年8月,安徽省蒙城县唐集初级中学,教师


个人简介

郑太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学习科学、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课堂视频分析、国际与比较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目前在主持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学习方式创新及其支持系统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研究》(课题批准BDA230234),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比较教育学专业)、教育博士(课程领导与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比较教育学专业)、访问学者、博士后。



已出版著作:

专著:《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学习:为人的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教育学卷·学习科学分支》(副主编);《研学实践的课程设计:基于上海气象博物馆的案例分析》;《国际文凭教育的中国研究与实践》(第二主编);《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第二主编)。


主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2册):解决教学设计问题》(第二主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二主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者、境脉与文化》(第三主译)。


参与策划和编写:《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及丛书《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第一、二辑)、《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国际视野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国际前沿研究》、《面向21世纪能力的教育变革:中国与世界》等。


社会兼职

  •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学分会理事


  • 2003.4—2004.3 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 2010.4—2011.3 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 学习科学

  • 国际与比较教育

  • 课程与教学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优教育

  • 普通高中教育

招生与培养

招收:

1.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比较教育学专业)

2. 教育博士(课程领导与管理专业)

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比较教育学专业)

4. 访问学者

5. 博士后


开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

(1)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硕士研究生课程)

(2)学习科学前沿研究(博士研究生课程)

(3)国际教学创新案例研究(本科生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学习方式创新及其支持系统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研究》(在研)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课堂对话的视频分析研究》(已结题)

(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近十年上海初中教学方式的变与不变——课堂视频分析法的研究》(已结题)

(4)教育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专项委托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结题)


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

(1)区域课程领导力推进研究

(2)双新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探索

(3)跨学科课程开发

(4)个性化教育方案开发与实施研究

(5)中小学研学项目开发、实施与评价研究




学术成果

专著/编著:

· 郑太年著:《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

· 郑太年、黄璐、胡华著:《数据挖掘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

· 郑太年 张晖主编:《研学实践的课程设计:基于上海气象博物馆的案例分析》,气象出版社,2020年

· 赵健、郑太年、彭正梅主编:《国际文凭教育的中国研究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 郑太年、赵健主编:《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 郑太年著:《学习:为人的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 郑太年著:《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 裴新宁、郑太年主编:《在探究中体验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教育学卷·学习科学分支》(副主编)。


译著:
· 裴新宁、王美、郑太年主译:《人是如何学习的(II):学习者、境脉与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 裴新宁、郑太年主译:《科学素养:概念、情境与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

· 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册)》(C. M. Reigeluth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 任友群、郑太年主译:《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2册):解决教学设计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 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参译:《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任友群、裴新宁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 参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高文、徐斌艳、程可拉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

2023年

· 郑太年:《学习科学领域课堂视频研究的方法论审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

· 郑太年:《人文精神如何滋养创新能力?——来自三所科技顶尖人才母校的启示》,《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3年第10期。

· 郑太年:《“超前学习”的三个迷思》,《教育家》,2023年第4期。

· 郑太年:《跨学科主题探究课程的框架设计——以气象主题探究课程为例》,《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3年第2期。

· 葛磊,秦羽柔,郑太年:《初中阅读课堂教学的区域差异和改革进路》,《基础教育》2023年第3期。


 2022年

· 郑太年:《学校教育的封闭与开放》,《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2年第32期。

· 郑太年:《以多元的学习者为中心》,《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2年第12期。

· 郑太年:《“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案重构》,《人民教育》,2022年第11期。

· 郑太年,胡华:《社会情感学习中的活动设计和师生对话:基于课堂视频案例的分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2021年

· 仝玉婷,郑太年:《美国EM教材数学情境设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2021年第10期。

· 郑太年:《以全面育人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8期。

· 裴新宁,郑太年:《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对比研究——理念、主题与实践的革新》,《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7期。

·  陈伟东,秦羽柔,郑太年:《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阅读课堂——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上海市初中语文“优课”视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21年第9期。

·  仝玉婷,胡华,郑太年:《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基于上海市2006年和2016年优质公开课的视频研究》,《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3期。

·  胡华,李梦,杨文雅,郑太年:《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变革的进展与前瞻——基于20062016年上海市初中科学课堂的视频分析》,《基础教育》,2021年第3期。

·  郑太年:《何种真实,何以联结——联结真实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再探》,《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1年第32期。

·  郑太年:《重构课堂教学,推进社会情感学习》,《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1年第22

·  郑太年:《联结真实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1年第20期。

·  郑太年:《基于大空间问题设计的学生自主性培养》,《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1年第14期。

·  郑太年:《同侪学习:基于关系的项目式学习路径》, 《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1年第8期。

·  郑太年:《 以课程体系创新支持学生自主性发展——来自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经验》,《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1年第2期。

·  郑太年:《多重挑战加速2020全球高中改革》,《中国教育报》,202111日。

 2020年

·  郑太年:《教师知识经验的概括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上海教师》2020年第1上海教育出版社.

·  郑太年: 《自主性的呼唤》,《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0年第11期。

·  郑太年:《如何学习最有价值》,《上海教育》2020年第9期。

·  裴新宁,金莺莲,郑太年,赵健. Longitudinal Effect of a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Sixth-Grade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The Role of Refl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20, 422:271-289.

 2019年以前

·  郑太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对话: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  郑太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美国科技高中的探索与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15-16期。

·  郑太年:《 2018 未来人才培养的转折点——全球高中改革趋势年度分析》,《中国教育报》201914日。

·  郑太年:《美国教育的基础性制度和发展战略的嬗变》,《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1期。

· 郑太年等:Charakteristika des Unterrichtsmethodeneinsatzes inChina und ihre Wirkung auf die athematikleistungen der Schülerinnen und Schüler.Benner, D., Meyer, H., Peng, Z., & Li, Z. eds. Beiträge zum chinesisch-deutschenDidaktik-Dialog. Julius Klinkhardt, 2018.

·  郑太年、仝玉婷:《课堂视频分析:理论进路、方法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7年第3期。 

·  郑太年:《促进深度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载李迅主编:《经谭篇——2007-2016年福州一中“鸣阳讲坛”选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

·  彭正梅、郑太年、邓志伟:《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8期。

·  郑太年:《支持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政策环境》,《湖北教育》,2017年第12期。

·  郑太年:《通过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湖北教育》,2017年第10期。

·  郑太年:《教师如何进行基于理论的实践探新——以KIWISE为例》,《上海教育》,2016年第11A)期。

·  郑太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实践》,霍益萍、朱益明主编:《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5)》,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  郑太年:《改进课堂教学,学习科学大有可为》,《上海教育》,2015年第4B)期;

·  郑太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霍益萍、朱益明主编:《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郑太年、赵健、王美、裴新宁、任友群:《学习科学与教育变革——2014年学习科学国际大会评析与展望》,《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  郑太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贯通:基于学习科学的教育创新》,《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  郑太年:《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霍益萍、朱益明主编:《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  郑太年:《民办高中的成长之路:西安高新一中办学分析》,霍益萍、朱益明主编:《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  郑太年:《跨文化学习初探》,《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
·  郑太年、王美、林立甲、文剑冰:《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2期。
·  郑太年:《教学范式转型是否可能》,《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1
·  代玉、郑太年:《我国教师的教育观能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吗——基于课堂录像的问卷和访谈法的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2期。
·  郑太年:《真实学习:意义、特征、挑战与设计》,《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第2.
·  郑太年:《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革新为何效果有限——系统观的分析与思考》《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  郑太年、王美:《信息时代的学习与课程》《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第3期。
·  郑太年、马小强:《学习环境的设计——访Michael Hannafin教授》《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2期。
·  郑太年、任友群:《教育传播与技术的研究基础》《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1期。
·  赵健、郑太年、任友群、裴新宁:《学习科学研究之发展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 郑太年:《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5期。
·  郑太年:《教学设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5期。
·  郑太年:《从活动理论看学校学习》《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  郑太年:《文化与课程/学习研究的变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  郑太年:《知识及其双重情境化——关于教学革新的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2期。
·  郑太年:《论学习的社会性》《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8期。
·  郑太年:《中国初、中等教育课程改革》《东京大学学校临床综合教育研究中心年报》‚2003年(第6号)。
·  郑太年:《意义:三个世界的联系与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1期。
·  徐斌艳、郑太年、乔连全. Local culture based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situated instruction in a tour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ICMI) Bulletin. No. 50. June 2001.

 

国际会议学术报告:

  • Tong Yuting, Zheng Tainian. StructuralAnalysis of Mathematics Tasks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of Shanghai: A Video Research.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63rd AnnualMeeting,CIES-2019. San Francisco, April 14-18, 2019.

  • Zheng Tainian. Characteristicsof Dialogue in Chinese Reading in Shanghai Middle School: A Video Research. World Council of ComparativeEducation Societies. Cancun, Mexico, May, 2019.

  • Zheng Tainian. Seemingly teacher-centeredbut actually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 video study on classroom activities. World Council of ComparativeEducation Societies. Beijing, August, 2016.

  • Zheng Tainian, Huo Yiping, & Huang Xiangyang. Can Chinese Students’ Mathematics Success be Demystified through Analysis of Mathematics Lessons and Relevant Activities. 2015 AERA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Chicago, April 16-20, 2015

  • Zheng Tainian, Huo Yiping, & Huang Xiangyang. Demystify Chinese Students’ Mathematics Success through Video-Analysis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ssons. 2015 CIES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March 8-14, 2015

  • Zheng Tainian, Deng Ciping, & Huo Yiping. Learning Strategies of Gif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NAG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61st Annual Convention. Baltimore, November 13-16, 2014.

  • Zheng Tainian, Wang Mei, & Lin Lijia.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a and Their Effects on Students’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2012 AERA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Vancouver, April 13-17, 2012

  • Zheng Tainian. Developing Teachers’ Design Knowledge through Lesson Study. Singapore Lesson Study Symposium. Singapore, June 2-3, 2011.


荣誉及奖励

学习科学的关键词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年,排名第二)
• 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知识意义的视角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理论创新奖二等奖(2008年,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