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朱晓映

副院长

外语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外语学院
  • 毕业院校:
  • 学位:
  • 学历:
  • 邮编:
  • 联系电话: 54344901
  • 传真:
  • 电子邮箱: xyzhu@english.ecnu.edu.cn
  • 办公地址: 外语楼325、429
  •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员
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员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外国女性文学与文化,澳大利亚文学,英语教育

招生与培养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多元文化与当代美国戏剧》,专著,第二作者,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

澳大利亚女性文学:来自底层,《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第1期,2015年1月。

2013年迈尔斯·弗兰克林奖:一份全女性短名单,《外国文学动态》,2014年第1期。

艾丽丝·门罗:南安大略的哥特城堡,《外国文艺》,2014年第1期。

《海伦·加纳研究》,专著,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怜子圣母”与“祸水红颜”的交战——《乔·琴科的安慰》中的后女性主义症候,《西华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科学版),2013年第6期。

“男人的剧院”与女人的戏:美国当代女剧作家与普利策奖的相遇,《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3期 。

“澳大利亚女性文学”,《外国女性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从越界到超然:海伦•加纳的女性主义写作研究》,专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3月。
从边缘向中心的成功突围——近三十年西方女作家获奖的启示,《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第5期。
海伦•加纳与她的新作《空余的房间》,《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第3期。
海伦•加纳访谈录,《外国文学》,2010年第6期。
复调的呈现——《孩子们的巴赫》中的人物关系解构,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海伦•加纳和她的《孩子们的巴赫》,《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5期。
复调的呈现——《孩子们的巴赫》中的人物关系解析,《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6期。
文本阅读的图式激活与更新——以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应聘者”一诗为例,《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块石头》对女性主义的反思与挑战,《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7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海伦•加纳:大器晚成的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外国文学动态》,2007第6期。
爱恨情仇:《呼啸山庄》的原型分析,《学术交流》,2007年第6期。

《毒瘾难戒》的女性主义解读,《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2期。

海达:一个诗性的悲剧女人,《国外文学》,2008年第1期。
伍尔夫和普拉斯:阁楼上的疯女人,《学海》,2006年第5期。
后现代视野中女性主义的嬗变,《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第5期。
电视媒体的女性视角,《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
电视媒体的女性视角,《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关于外文系女大学生性别身份认同的实证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1期。
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作品中的女性体验,《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解读性别,《牡丹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中美妇女婚姻与家庭观念比较, 《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第2期。 

 

荣誉及奖励

10 访问

相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