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教育经历香港大学社会学系 哲学博士(社会学),2012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法学硕士(社会学),2008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 管理学学士(劳动与社会保障),2005年 工作经历工作经历: 2013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访学经历: 南京大学郑钢访问学者,2022年度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第九期邀访学者,2020年秋季学期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问学者,2019年7月底至8月底 个人简介姚泽麟,1982年生于浙江舟山。201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社会学专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长期以来专注于我国医疗体制变迁、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生职业、医患关系、职业伦理等研究议题。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论文发表于《社会学研究》、《社会》、《公共管理学报》等杂志,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译《道德与市场》、《金钱的社会意义》、《融入小人国》等。2017年出版的专著《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当代中国城市医生职业自主性的社会学研究》获评第四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十大好书,并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二等奖。 社会兼职学术服务: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2023年至今 中国社会学会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22年5月至今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通讯编委,2022年12月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受试者保护委员会委员,2020年至今 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库首批青年专家,2022年7月至2025年7月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2020年7月至今 匿名审稿人: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社会发展研究》、《社会学评论》、《学术月刊》、《公共管理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ork、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研究方向 医学社会学(各种关涉疾病、医疗与健康的议题,以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 职业社会学(各种职业/专业) 文化社会学(主要是伦理道德,尤其是职业伦理;文化与经济的互动等) 招生与培养开授课程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专业必修课类) 西方社会思想史、组织社会学、医学社会学(专业选修课类) 健康与社会(通识选修课类) 质性研究方法、医学社会学专题(研究生课程类) 科研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公共卫生防疫史研究”子课题(20&ZD221,在研)。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的医生职业伦理研究”(18BSH082,已结项)。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当代中国城市医生的职业自主性研究”(15FSH007,已结项)。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医改背景下城市居民就医行为逻辑研究”(14YJC840040,已结项)。 2014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新医改背景下上海居民就医行为逻辑研究”(2014ESH001,已结项)。 学术成果专著: 姚泽麟,2017,《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当代中国城市医生职业自主性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姚泽麟,2024,《职业伦理与执业行为:社会变迁中的城市医疗职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著: 皮尤(Allison Pugh),2025(预计),《融入小人国:儿童缘何过度消费》,姚泽麟、吴志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泽利泽(Viviana Zelizer),2021,《金钱的社会意义》,姚泽麟、李泽坤、王彦珂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泽利泽(Viviana Zelizer),2019,《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姚泽麟、陈美伊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纯菁,2018,《活化“社会嵌入性”的内容:一项关于中国人寿保险交易的民族志》,姚泽麟 译,载《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十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学术论文: 姚泽麟、窦凌浩,2024,《新道德与再组织:新中国初期的医生职业身份建构》,《北大社会学刊》第2辑。 姚泽麟,2024,《命由谁定?——技术时代如何应对生命伦理难题》,《读书》第9期。 姚泽麟、严文彬,2024,《在临时家属与就诊规划师之间:职业陪诊的情感劳动与“专业性”建构》,《浙江学刊》第4期。 姚泽麟,2024,《医疗服务市场的道德基础建构——民国时期西医群体的诊金论述与职业伦理调适》,《社会学研究》第2期。 姚泽麟,2024,《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学术月刊》第1期。 姚泽麟,2023,《病人角色:概念根植性与基于家本位文化的反思》,《社会科学》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 吴志鹏、姚泽麟,2023,《乡村“医卫结合”何以走向形式化?——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及其社会后果》,《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 姚泽麟、陈蕾,2023,《从技术主义到生命自决:乳腺癌后知识的生产与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姚泽麟、王彦珂,2023,《医疗护理工作的“护士+护工”服务模式——基于管辖权视角的社会学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姚泽麟、丁晴,2021,《以<弗莱克斯纳报告>为指南的20世纪初期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及其启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第9期。 姚泽麟,2021,《经济社会学中的文化解释路径》,《社会科学》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 Yao, Zelin. 2019. “State Control and Doctors’ Abuse of Clinical Autonom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Doctors’ Clinical Practice in Chinese Public Hospitals.”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5(1):29–56. 姚泽麟、寇静媛,2018,《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医生媒介形象变迁——以1949-2014年<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为基础》,《社会科学》第12期。 姚泽麟,2018,《医生职业:自主性与社会控制间的博弈》,《中国医院院长》第24期。 Cheris Shun-ching Chan and Zelin Yao. 2018. “A Market of Distrust: Toward a Cultural Sociology of Unofficial Exchanges between Patients and Doctors in China.” Theory and Society47(6):737-772. 姚泽麟,2017,《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12月27日。 姚泽麟,2017,《何以破解初级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困境——以医生职业为中心的考察》,《探索与争鸣》第8期。 姚泽麟,2017,《国家控制与医生临床自主性的滥用:对公立医院医生执业行为的分析》,《社会》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7期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姚泽麟,2017,《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服务的责任私人化与医患关系的恶化》,《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姚泽麟、赵皓玥、卢思佳,2017,《医疗领域的暴力维权及其治理:基于2002~2015年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社会建设》第1期(此文被收录于《2015~2016中国医患关系蓝皮书》,王岳、丛亚丽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 姚泽麟,2016,《责任转移、畸形信任与边缘生存:“莆田系”背后的制度根源》,《文化纵横》第4期。 姚泽麟,2016,《政府职能与分级诊疗:“制度嵌入性”视角的历史总结》,《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 姚泽麟,2016,《行政、市场与职业:城市分级诊疗的三种治理模式及其实践》,《社会科学》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6年第8期全文转载)。 姚泽麟,2015,《医改困局:政府撤退后的无序就医自由》,《文化纵横》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姚泽麟,2015,《近代以来中国医生职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一种职业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学研究》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姚泽麟,2015,《经济行动中的文化机制:解读陈纯菁<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社会发展研究》第2期。 姚泽麟,2011,《社会转型中的关系学:评杨美惠的<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社会学研究》第3期。 姚泽麟,2010,《“工具性”色彩的淡化:一种新健康观的生成与实践——以绍兴醴村为例》,《社会》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转载)。 荣誉及奖励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2018年,获奖作品:姚泽麟,2017,《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当代中国城市医生职业自主性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8年,获奖作品:姚泽麟、寇静媛,2018,《从“共产主义战士”到“模范医生”:1949~2014年<<>人民日报>中的医生形象变迁及其逻辑》,中国社会学年会(南京)“文化社会学分论坛——道德、认同与社会团结”)。 第四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十大好书(2018年,获奖作品:姚泽麟,2017,《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当代中国城市医生职业自主性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海市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年,获奖作品:姚泽麟,2015,《国家控制与医生临床自主性的滥用:对公立医院医生执业行为的分析》)。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4年,获奖作品:姚泽麟,2014,《城市医生的防御性医疗实践:以北京为例》,中国社会学年会(武汉)“公共安全维护及医患纠纷的防控处置”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