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元曲學的興起——以元曲本的流變為中心》李舜華、陳妙丹《明清文學與文獻》2018年第12期。
《一代典禮的焦灼——沈鯉的銳復古制與不得其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冷謙律與明代禮樂更制的雅俗之爭——兼議元明復古(樂)思潮的南北消長》,《文藝理論研究》2018年第4期。
《明中葉以來教坊制度的解體與宮廷俗樂的大興》,《戲曲與俗文學》2018年,總第5期
《明代禮樂與演劇考緒論》,《薪火學刊》(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2017年第四卷。
《靈璧磬考——兼明代復古樂思潮的消長》,《勵耘學刊》(北京師範大學)2017年第二輯。
《從山林到台閣:元明之際迄永宣間小說觀念的變遷》,《文學遺產》2017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7年第12期轉載。
《試論劉鳳與湯顯祖樂律之爭——從嘉萬政治的復雜變局說起》,《文化遺產》(中山大學)2016年第6期。
《魏良輔的曲統說與北宋末以來音聲的南北流變——從<南詞引正>與<曲律>之異文說起》,《文學評論》2016年0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6年第7期轉載。
《以詞為隱:沈璟生平與嘉靖以來的政治》,《明清文學與文獻》第三輯2014年。
《明初教坊制度考略》,《文化遺產》2014年第3期;《曲學》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從四方新聲到弦索官腔:〈中原音韻〉與元季明初南北曲的消長》,《文藝理論研究》2014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舞臺藝術》2014年第5期轉載。
《復古、性靈與會通——明中葉吳中曲學的興起》,《曲學》第一卷,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鐸的生平與家世考微》,《中國文學研究》(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第2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從詩學到曲學:陳鐸與明中期文學復古思潮的濫觴》,《文學遺產》2013年第1期。石雷《走向古代小說戲曲研究的前沿》(《文學遺產》2014年第3期),曾專門論及。
《關於興起時章回小說內容與形式的批評》,收入吳承學、何詩海編《中國文體學與文體史研究》,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
《女性教育與明代章回小說的興起》,《學術研究》2009年第10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2期轉載。
《南教坊、武宗南巡與金陵士風的變遷》,《文化遺產》2009年第二輯。
《說鐵騎兒與興起時的章回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008年第4期。
《教坊弦索與戲文旦角表演的變遷——以〈琵琶記〉、〈荊釵記〉、〈蘇秦記〉為例》,《戲曲藝術》2008年第3期。
《明代章回小說的興起概論》,《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十二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編。
《元明以來南戲旦色的發展及意義》,《浙江學刊》2006年第10期。
《清代戲曲文獻簡述》,《廣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舞臺藝術》2006年第4期轉載。
《關於〈風月錦囊〉的幾點考述》,《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第4期。
《教坊宴樂環境影響下的明前中期演劇》,《戲劇藝術》2004年第3期。
《論元雜劇旦色的發展》,《學術研究》2004年第3期。
《“小說”與“演義”的分野——明中葉人的兩種小說觀》,《江海學刊》2004年第3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5期轉載。
《南戲中“貼”的分化與“老旦”的形成》,《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第1期。
《從“歷史”到“傳奇”傾斜——關於嘉靖萬曆初書商系列小說演進的考察》,《學術研究》(廣州)2002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11期轉載。
《小說的釋義——兼及中國古代白話長篇小說近代意義的思考》,《北京社會科學》(北京)2002年第1期。
《從經濟因素看明中葉小說的接受層--關於“章回小說價格昂貴”說與“文人接受”說的質疑》,《社會科學》(上海)2001年第9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1期轉載。
《“女性”與“小說”與“近代化”——對明以來迄晚清民初性別書寫的重新思考》,《明清小說研究》(南京)2001第3期。
《從歷史傳奇到兒女真情:重構〈紅樓夢〉的四個世界》,《紅樓夢學刊》(北京)2000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4期轉載。
《〈九宮正始〉與〈寒山堂曲譜〉的發現與研究》,原載《學術研究》2000年第10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轉載。
《花園內外,陰陽兩界--試論〈牡丹亭〉男性世界與女性世界的分與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2000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舞臺美術》2001年第1期轉載。
《喜耶,悲耶--孫悟空的心路歷程》,《明清小說研究》(南京)2000年第3、4期。
《人、狐、情、禮方陣上的困惑――試論聊齋中的〈青鳳〉、〈嫦娥〉篇》,《蒲松齡研究》2000年第3.4合期。
《“元本”〈琵琶記〉的發現與研究》,《文獻》(北京)1999第3期。
《冷眼覷處:〈紅樓夢〉敘述視角的寓意化》,《紅樓夢學刊》(北京)1999年第3期。
《明代書賈與通俗演義的繁興》,《中國典籍與文化》(北京)1999年第4期。
《在情與禮之間--試論〈聊齋〉人鬼神狐愛情故事及其文化意蘊》,《蒲松齡研究》(淄博)1997年第1期。
《人的自省--論〈聊齋志異〉狐的意象》,《蒲松齡研究》(淄博)1996年第1期。
附主要報刊學術文章:
《小說史研究的新路徑——評譚帆<中國古代小說術語考釋>》,文章以節選方式刊載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6月15日第751期),題作《中國小說之譜系:由“子”而“史”再到通俗》,並為中國社科學網、光明網、求是網等廣泛轉載,全文刊載於微信號“古代小說網”2016年9月12日。
《文人與優伶的藝術》,《中國讀書商報》(北京)2001年7月15日“書評週刊”。
《從祭祀到演劇,從鄉村到城鎮――田仲一成的中國演劇史研究》,《中華讀書報》(北京)2001年7月4日“國際文化”版。
《“風月”無邊入錦囊》,《中國讀書商報》(北京)2001年3月13日“書評週刊”。
《戲史辨:案頭與場上的困境》,《中國讀書商報》(北京)2000年10月10日“書評週刊”。
《個性化與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現代化》,《文藝報》199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