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金武刚

  • 个人资料
    • 部门: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 学位: 博士
    • 学历: 研究生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wgjin@infor.ecnu.edu.cn
    • 办公地址: 理科大楼A-909室
    • 通讯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
    • 邮编: 200062
    • 传真:

    工作经历

    19957月起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至今。

    教育经历

    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博士。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兼任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0)委员、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建设》《中国文化馆》编委等职。

    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政策法规与制度方面研究,近些年来研究聚焦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规划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几十项横向委托项目。主编《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解读》《贫困地区公共阅读研究》《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等多部著作,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文化馆蓝皮书:中国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等10多部著作。发表有《偶然vs必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全面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图书馆认同变迁研究》等几十篇学术论文,十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文化部创新奖。


    社会兼职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0)委员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

    《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建设》《中国文化馆》编委



    研究方向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图书馆法治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文化馆理论研究

    招生与培养

    开授课程

    《信息管理研究》

    《图书情报基础》

    《信息管理概论》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技术时代作为‘场所’存在的公共图书馆研究”(项目编号:21BTQ006


    学术成果


    著作类

    [1]金武刚,李国新.公共文化政策法规解读(修订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金武刚.贫困地区公共阅读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文章类

    • [1]金武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配套制度建设现状与突破——基于地方立法需求视角[J/OL].中国图书馆学报:1-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221024.1625.002.html

    • [2]金武刚,王瑞芸.论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以城市书房建设为突破口[J].图书馆论坛,2022,42(10):73-83.

    • [3]金武刚.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J].图书馆建设,2022(02):25-31.

    • [4]金武刚,穆安琦,刘一凡,赵锦瑞,王振,李冲.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起源、类型与创新进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31(01):42-51.

    • [5]金武刚,钟静涵.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的社会公众认知研究——基于公共平台网络评论文本分析[J].图书馆杂志,2022,41(01):17-28.

    • [6]金武刚.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目标设定、组织架构与科学运行[J].中国文化馆,2021(01):25-31.

    • [7]金武刚.稳中求进定目标  精准施策有实招——《“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守正与创新[J].图书馆论坛,2021,41(08):7-11.

    • [8]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03):1-9,21.

    • [9]金武刚.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内涵、定位与任务[J].图书与情报,2021(01):19-25.

    • [10]金武刚,王瑞芸.论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点[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08):15-23.

    • [11]金武刚.“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彰显公共图书馆的场域价值[J].图书馆论坛,2020,40(09):9-10.

    • [12]金武刚.公共文化设施托管的认识误区、衍生问题及阈值设定[J].图书馆建设,2020(04):15-22,36.

    • [13]金武刚,赵娜,张雨晴,李霜.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第二功能”:现代公共阅读服务的推动者、示范者与创新者[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05):63-70.

    • [14]金武刚,赵娜,张雨晴,汪岩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建设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9(04):53-58.

    • [15]金武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2019(05):1-8.

    • [16]金武刚.一类不可忽视的地方文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2019(06):82-87.

    • [17]金武刚.跨界VS越界: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定位、边界与突破[J].图书馆杂志,2019,38(05):4-12.

    • [18]金武刚.应然VS实然:论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定位、错位与占位[J].图书馆论坛,2019,39(07):13-22.

    • [19]金武刚.偶然vs必然: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兼论图书馆学人的贡献和崛起[J].图书馆论坛,2018,38(11):49-60.

    • [20]金武刚.关于“公共图书馆”的法定规范[J].图书馆建设,2018(04):57-60+68.

    • [21]金武刚.全面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学习与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01):49-62.

    • [22]金武刚.公共图书馆服务:从行业共识到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解读[J].图书馆杂志,2017,36(11):15-19.

    • [23]金武刚.论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十大要点——兼及《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析[J].图书馆建设,2017(05):4-11.

    • [24]金武刚,李明,王丛珊.直挂云帆济沧海:示范区(项目)创建助推公共图书馆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06):23-31.

    • [25]金武刚,刘旭灿.论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部崛起”的思路与对策[J].图书馆,2016(10):8-14.

    • [26]金武刚.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03):42-57.

    • [27]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33(05):4-15.

    • [28]金武刚,钱家骏,肖梅林.伦敦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J].图书与情报,2014(02):10-13.

    • [29]金武刚.大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03):41-46.

    • [30]金武刚.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阅读服务均等化发展论略[J].上海文化,2014(02):60-66.

    • [31]金武刚.示范区创建与公共图书馆进展[J].图书馆,2014(01):1-7.

    • [32]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01):84-92.

    • [33]金武刚,李东来,宛玲.图书馆信息技术再认识——《公共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写作备忘[J].图书馆建设,2013(10):86-88.

    • [34]金武刚.试论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与挑战[J].上海文化,2013(06):31-40.

    • [35]金武刚.厦门青年民族乐团案例分析[J].上海文化,2013(04):30-34.

    • [36]金武刚,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立法支撑研究的典范之作——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保障研究》[J].图书馆,2012(05):139-140.

    • [37]金武刚.钟情于书  寄情于跋——从《著砚楼书跋》窥潘景郑先生的爱书之情[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04):24-27,36.

    • [38]金武刚.试论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重建——基于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实证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03):40-47.

    • [39]金武刚,钱国富,刘青华,陈晓亮,俞传正.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图书馆认同变迁研究——基于《读书》杂志(1979-2009)的文本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04):31-36.

    荣誉及奖励

    曾获得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文化部创新奖(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