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张红

副研究员副研究员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毕业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
  • 邮编: 200062
  • 联系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箱: hzhang@polis.ecnu.edu.cn
  • 办公地址:
  • 通讯地址:

教育经历

华东师范大学

1997.9-2001.6   哲学系                            哲学学士

2001.9-2004.6   社会学系(中法联合培养)                        法学硕士

2004.9-2007.6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免试直升,校优秀毕业生)       法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7年9月-2021年11月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2021年11月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个人简介

张红,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主任助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和巴黎一大(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访问学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系、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分别获得哲学学士、法学硕士(中法联合培养)和法学博士学位(免试直升,校优秀毕业生)。读博期间曾受法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前往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留学。精通英语、熟练掌握法语。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研究、俄罗斯研究和欧俄关系。截至目前,出版专著1部,合作译著1部,在《国际问题研究》、《国际展望》、《国外社会科学》、《俄罗斯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3篇;编著收录学术论文5篇;撰写年度报告2篇;在新华社《环球》、《文汇报》、观察者网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8篇;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1次,撰写专报46篇;译文近60篇。主持国家级子课题1项、国家开发银行等委托项目14项。


社会兼职

上海反恐研究中心理事;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智库专家工作委员会专业顾问。


研究方向

法国研究、俄罗斯研究、欧俄关系


招生与培养

开授课程

中文授课:国际政治学概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领导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与国际热点问题研究;俄罗斯研究导论区域国别学研究;

英文授课:专业英语;全球治理概论。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专著

《霸权之侧——后冷战时期法俄相处之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12月。

 

译著

《卢布:一部政治史(1769-1924)》,【俄】叶卡捷琳娜·普拉维洛娃,万青松、张红、孙超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3月。

 

代表性论文

  •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法国应对:动因及影响”,《法国研究》,2024年第3期,第35-53页。

  • “法国的俄苏研究:发展、影响因素及思考”,《国外社会科学》(C刊),2020年第2期,第136-153页。

  • “马克龙政府对俄政策调整与法俄关系”,《国际展望》(C刊),2020年第6期,第108-126页。

  • “法俄重启战略对话与合作:动因及局限”,《国际问题研究》(权威AC刊),2020年第6期,第77-93页。(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212月份转载)

  • “新世纪法国对俄‘钟摆式’政策的国内外因素探析”,《俄罗斯研究》(C刊),2018年第1期。

  •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领导之友》,20179月(下),总第252期,第19-21页。

  • “阿富汗国家重建中的进展、问题与前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2013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 “俄罗斯国家身份探寻之旅”(C刊),《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

  • “中亚国家的社会福利政微”,《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2)》,2012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 “观念结构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外交”,《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9期,第86-91页。(被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罗曼诺夫Alexander      V. Lomanov引用,文章信息:Alexander      V. Lomanov, Marginalization in Globalization: Chinese Polemics on the      Specifics of Russian Diplomacy, Vol.16, No.3, July-September, 2018,      p.p.163-164.

  • “国际危机关系中的‘战争边缘策略’探析”,《中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本文中的观点由“联盟情境下试探型强制外交行为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6期引证)

  • 神圣与凡俗之间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一个解读,《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 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政策创新思想,《学术论坛》,2006年第12期。

  • 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行政论坛》,2007年第5期。

  • 从东盟到亚盟:可能性及现实性,《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 管窥马基雅维利的权术观,《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 问题小排引发的思考,《现代企业》,2006年第8期。

  • 由农村共同体向城市社区的转化,《社会观察》,2004年第5期。


年度报告

  • “从合作到裂痕:法俄经贸新格局”,《年鉴》,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即将发表

  • “法美关系新走向:进展与局限”,《2024年欧美关系走向年度报告》,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202412月。


参编著作

  • 政治:转型中的全球格局”,《全球思想版图2017》,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7月,第16-25页。(该书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8年度优秀成果。)

  • “变化中的全球秩序”,《全球思想版图2015》,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月。

  • “征地与上海郊区村落共同体的变迁”,《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月。

  • 城市化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4月。

  • 征地背景下基层社会组织的变迁,《征地与郊区农村的城市化-上海市的调查》,文汇出版社,200312月。


媒体发文

1. “马克龙申请参加金砖峰会引发关注”,《文汇报》,2023616日,第8版。

2.第八轮对俄制裁或进一步撕裂欧盟”,《文汇报》,2022930日,第4版。

3.“对俄关系考验欧美‘团结’”,《文汇报》,2021521日,第8版。

4.“美俄攻守战”,《环球》杂志,2021年第9期,第14-16页。

5.“俄罗斯的5G战略及对中美5G博弈的态度分析”,《俄罗斯与世界》报告及观察者网,2021320日,参见https://www.guancha.cn/zhanghong1/2021_03_20_584734.shtml

6.“法俄‘特殊伙伴关系’强势回归了吗”,《文汇报》,2019821日,第6版。

7.G8‘复活’的可能性”,《环球》杂志,2018627日,第13期,第39-41页,参见http://www.xinhuanet.com/globe/2018-07/05/c_137283904.htm

8.“‘普特会’”弦外之音”,《环球》杂志,2018723日,第15期,第26-27页,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8-08/06/c_137349667.htm

 

媒体访谈

2023310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采访,就中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发表观点,参见https://sputniknews.cn/20230310/1048601898.html


代表性译文

  • A·利布曼,A·奥贝坚科娃“历史遗产及欧亚区域一体化”,《俄罗斯研究》(C刊),2017年第6期。

  • Shi Ze, Sino-Russian Relations Moving on against Challenges, 24 Mar, 2016, http://valdaiclub.com/news/sino-russian-relations-moving-on-against-challenges/.

  • Feng Shaolei, “Looking towards the Future an Eye to the Past: 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Russia in Global Affairs, Vol. 11, 2013.

  • 利布曼,“独联体及中亚区域一体化研究”,《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2)》,2012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 俄罗斯地缘政治构想与异化的格俄关系”载于《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2期。

  • “冷和平:解读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载于《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6期。

  • “地理的不确定性:关于俄罗斯、欧洲和亚洲的四个论题”,载于《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4期、

  • “西方俄罗斯研究方法论”,载于《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3期。

  • “西班牙对拉美教育的双边倡议”,载于《教育展望》,20096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 “全民教育全纳化:下一步在哪里?”,载于《教育展望》,2008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中亚地区的俄中关系:合作还是竞争?”,载于《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6期。

  • “融合还是竞争?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的权力制衡”,载于《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

  •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过去、现在及未来”,载于《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期。

  • “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四种情景”载于《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5期。

  • 全球化不可能导致一个跨国文明社会,载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上海社会科学院,2002年。


荣誉及奖励

获奖情况:

20211023日,在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全球治理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荣获青年学者组一等奖。


10 访问

相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