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萧延中

教师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毕业院校:
  • 学位:
  • 学历:
  • 邮编:
  • 联系电话: 021-33503463
  • 传真:
  • 电子邮箱: yanzhong.xiao@gmail.com
  • 办公地址: 闵行校区法商楼306室
  • 通讯地址: (200241)上海市东川路500号法商楼三层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教授、博导;中央文献研究会毛泽东生平与思想分会理事;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理事

研究方向

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现代中国思想基础;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

招生与培养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晚年毛泽东》(编著)‚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启蒙的价值与局限:港台“五四”研究文选》(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西方学者评毛泽东》[四卷本]编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中华文化通志政治学志》(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政治思想的“语言”与“言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多难兴邦: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学术译著:

《中国的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田辰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齐锡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010年修订版。

 

主编丛书:

《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8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与石仲泉共同主编)

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Benjamin Schwartz‚ Chinese Communism & the Rise of Mao

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Stuart R. Schram‚ The Thought of MaoTse-Tung

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Frederic Jr. Wakeman‚ History and Will: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f MaoTse-Tung Thought

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Maurice Meisner‚ Marxism‚ Maoism and Utopianism 

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毛泽东的政治哲学(John Bryan Starr‚ Continuing the revoluti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o

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 19171935Brantly Womack‚ The foundation of Mao Zedongs political thought 1917-1935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最新全译版)(Ross Terrill‚ Mao: A Biography

杨炳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Benjamin Yang‚ From Revolution to Politics: Chinese Communists on the Long March

 

《心理传记学译丛》(Psychobiography series)‚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陆续出版

1)布兰察德:《革命的道德: 十二位革命者的心理分析》‚美国加里弗尼亚ABC信息服务中心‚1984年版‚2530万字。(William H. Blanchard‚ Revolutionary Morality : A Psychosexnal Analysis of Twelve Revolutionists.[已出版]

2)派伊:《作为领袖的毛泽东》‚美国(纽约)Basic 图书公司‚1976年版‚2528万字。

Lucian Pye‚ Mao Tse-tung: the Man in the Leader.[已出版‚香港]

3)埃里克斯:《甘地的真理:好战的非暴力之起源》美国(纽约)NORTON出版公司‚1969年版‚3032万字。(Erik H. Erikson‚ Gandhi`s truth‚ on the origins of militant nonviolence.[2010年出版]

4)罗伯特.杜克尔:《作为革命者的于斯大林(18791929):一项历史与人格的研究》美国纽约Norton & Company出版公司‚1974年版‚28万字。(Robert C. Tucker‚ Stalin As Revolutionary : A study in History and Personality‚ 18979-1929.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1974.[2010年出版]

5)埃里克斯:《年轻的路德:一项心理与历史的研究》美国(纽约)NORTON出版公司‚1958/1969年版‚2225万字。(Erik H. Erikson‚ Young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6)沃尔特兰格:《希特勒的心态:美国战时秘密报告》美国纽约基础图书公司‚1972年版。1825万字。(Walter C. Langer‚ the Mind of Adolf Hitler ‚the Secret Wartime Report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72.[2010年出版]

7)费德.怀特:《心理变态的上帝:阿道夫希特勒》美国 Basic Books出版公司‚1993年第2版‚32万字。(Fred Waite‚ The Psychopathic God: Adolf Hitler‚ 1977.

8)斯查兹、奥夫尔(编)《历史心理视野下的领袖们》美国(纽约)PLENUM出版公司‚1985年版‚3032万字。(Charles B. Strozier and Daniel Offer ed. The Leader‚ Psychohistorical  Essays.[2010年出版]

9)格德温:《约翰逊与美国梦》美国(纽约)ST.MARTIN`S出版公司‚1976/1991年版‚3032万字。(Doris Kearns Goodwin‚ Lyndon Johnson and the American Dream

10)托马斯库特:《凯撒威廉二世与德国人》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0万字。(Thomas A. Kohut‚ Wilhelm II and Germans‚ A Study in Leadershi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部分论文(21世纪以来):

《理论生命的溯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新闻周刊》‚200128期;

《贯通“思想史”与“社会史”的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013期;

《试论汉语语境中的政治正当性》‚《“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科学系编印‚2002年版;

《中国思想研究的独特视角》‚《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第59期转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趋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1期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A2.2004年第2期转载;

《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类型、概念与意义》‚《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

《如何解读毛泽东:一个导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第60-61期转载。日本《大東文化大学国際比較政治研究所所刊》第14号(2005年3月发行)全文翻译‚译者:近藤邦康;

《社会史研究中三个可能被“误读”的等号》‚《天津社会科学》‚20043期。《新华文摘》刊载论文要目;

《中国传统中“崇圣”现象的政治符号学分析》‚台湾《政治学报》‚第36期。(20046月);《文化研究》第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美国学者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祛魅”时代的英雄》‚《中国新闻周刊》‚200430期;

《为什么需要对中国政治传统做“知识的拷问”?》‚《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DO.2005年第4期转载;

《中国军阀与政治文化》‚《中国书评》‚2005年‚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身份”的颠覆与重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A2..2005年第4期转载;

《在宏观历史与微观思考之间》‚《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身体”:中国政治思想建构的认知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DO.2006年第1期转载;

论毛泽东“革命牺牲”的政治学》‚《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身体政治症候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毛泽东研究在台湾》‚《理论前沿》‚2006年‚第3期;

《毛泽东的政治修辞学》‚《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8期;

What Mao means today in China?” in Aljazeera10 September 2006

《德性:群族禀赋的精神象征》《社会科学》(上海)‚20074期;

《解读晚年毛泽东的悖论情境答客问》‚台湾大学《中国大陆研究与教学通讯》‚第78期;《“文革”的政治思想根源》‚台湾中研院《思想》‚第5辑;

《毛泽东‚毛泽东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074月期;

《解析毛泽东的生命密码》‚《凤凰讲坛》第8期‚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探索毛泽东晚年的生命焦虑》‚《史林》‚20078期;

《中国早期社会共同体之政治形式与象征系谱纲要》‚《华南师大学报》‚2007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12期转载;

《“天命”:中国先秦时代的宇宙-社会秩序意涵》‚《华东师大学报》‚20081期;

《费边主义与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香港《二十一世纪》‚20082期;

《史华慈比较文化视野下的卢梭、孟子与毛泽东》‚《史华慈与中国》‚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Depoliticization Involved in Politicization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 Quarterly)‚Vol.2‚ No.2

《从“公民性”内涵看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9年第4期;

Recent Mao Zedong Scholarship in Chinain Ed. The Cambridge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Mao‚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10. Forthcoming.

《公民性: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实在》‚《 人民论坛 》2009年第21

《“过程”的历史还是“透视”的历史?--杨奎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初读》《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10期(38出版)‚总第390

《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领导者》20105

《在明澈“冰山”之下的幽暗底层》‚《中国图书评论》‚20106

《重冉大学之风气:<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译后记》‚《社会科学论坛》20106期(半月刊)

 

荣誉及奖励

10 访问

相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