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熊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

体育与健康学院      

个人资料

  • 部门: 体育与健康学院
  • 毕业院校: 湖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 学位: 博士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邮编:
  • 联系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箱: xiong2001wen@sina.com
  • 办公地址: 体育与健康学院办公楼320
  • 通讯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邮编200241)

教育经历

1993.9—2000.7: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本科、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体育教育训练学)

2001.9—2004.7:上海体育学院

         (博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


工作经历

2000.7—2004.7: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助教、讲师)

2004.7,至今: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9.8—2010.8: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硕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并留校任教,博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

研究领域为体育学基本理论(含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等基本理论,以及体育学基本概念、理论构建、学术史、方法论等)、体育伦理、竞技体育发展与实践、体育教学与训练等。

在《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余篇;10余篇论文被列为刊首,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本,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一般项目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市、部级课题多项。

作为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各级科研基金(课题)项目及多家体育C刊或核心期刊评审专家,担任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等职。


长期从事教学、训练等专业实践,如曾多年——担任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担任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负责校运会、全院体能测试组织工作并兼任裁判长,承担体育中高考的组织或裁判工作,承担体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公共体育多门课程(含技术课)的教学。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


近些年聚焦学校体育,主要学术观点如下:

(1)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健康第一”长期以来的误读予以辨析与厘正,是对当下学校体育各种异化现象的根源式系统反思。提出:

——当前学校体育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将健康对于人体的重要性,误作为学校体育及体育课的优先或首要(习得性)目标,或误认为(体育课)“所有环节步骤都要围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开展”,并由此衍生,“体育教学应该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健康第一”提出的2大语境,陶行知和毛泽东所提出的“健康第一”,其立足于(学校)教育,强调健康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或保障价值及学习“减负”,均基本与体育无关。——在此,(他们也)重视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不能推断可将健康作为体育的优先或首要追求性目标;因“健康第一面向(学校)教育,其对于语文、数学与体育,具有共同的逻辑基础;或说,“健康第一”与“安全第一”具有相似的语境。

——从根本上理解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应遵循两条原则:其一,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尽可能不损害健康(基础保障原则);其二,认肯体育的有限健康促进作用,并需与体育的其他价值作用保持张力(有限促进及合理定位原则)。其中,前一条原则是主要的,后一条原则仅作为补充。更明确地说,这里的“第一”指基础性保障,而非习得性、发展性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是与学校教育及体育多维育人价值的同构,不能用“健康”目标碾压、僭越体育的其他多维价值

——学校体育语境下的健康相关取向实则为一种新的生物体育观,并与人文体育观相对。

——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体育人文价值、体育内在规定难以兼容。

——学校体育及其问题的分析框架:应在健康追求、体育人文价值与体育内在规定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


(2)对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中考体育提分及至与主科同分,并拉开分数差,以及“体育进高考”)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认为其存在结构性问题,且难以完善。如提出:

——将体育升学考试及其分值与体育、健康及减负等相关联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

——从学术研究,到改革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推动者(含学者)的论述,对该项改革的伦理审视,基本还处于缺失状态。

——就学界内外所关注的“体质健康”指标来说,其主要体现为运动能力(体能项目),其发展具有适度性和个体差异性;但在体育中高考统一标准及区分性评价背景下,其所考察的是一种非必需、专项化的运动能力,对相当部分学生来说,其已演化为非适度,甚至极限化的发展;并且,体质健康指标好(或说某些体能项目成绩好)不等同于身体健康(医学健康)——健康即便与体育有关,也更多与锻炼过程有关,如锻炼过程中的强度和时间等(所谓重在参与),而这种参与过程与特定体质健康指标优劣没有必然关系。


(3)对新课标3个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与辨正,认为其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其中的逻辑问题(错误)尤为明显。


(4)对新课标提出每节课、所有学生平均心率达到140-160次/分的强度要求,提出全面质疑,认为其假定、基本学理、引证和实证(所谓“依据”)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错误及科研失范。


——以上主要见2019年以来本人所发表的系列论文。


社会兼职

教育部学位中心、上海市教委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各级科研课题、多个机构(平台)职称等人才计划评审专家

多家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伦理学会会员

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挂靠专业(业务、招生等):体育教育训练学

主要研究领域:

    (1)体育学基本理论:含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以及体育学基本概念、学科分类、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理论体系、学术发展史等。

    (2)竞技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

    (3)体育伦理:体育发展的人文价值考察与反思

    (4)体育教学与训练等(田径及一般体育教学、训练实践)

 


招生与培养

开授课程

运动训练学

体育伦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讲座

专业前沿讲座

田径等多门技术课程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2019年)、一般项目(2006年)各1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市、部(局)级课题及校级课题多项。



学术成果

一 专著

[1]熊文.竞技体育与伦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4万字,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资助)

[2]熊文.体育社会科学元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7.2万字,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二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

      相关论文详见中国知网(https://kns.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检索项:

  (1)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或者“华东师范大学

  (2)作者:第一作者

  (3)来源期刊:体育   (模糊)

  (4)来源类别:核心期刊、CSSCI等


1 核心期刊论文(由于论文更新原因,数字序号倒置) 

[48]熊文.争议与热点: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兼论“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的介入与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8):83-92.

[47]熊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论问题审思——基于《课程标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辨正[J].体育科学,2021,41(11):88-97.

[46]熊文.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审思[J].体育学刊,2021,28(02):13-20.

[45]熊文.质疑与辨正:学校体育健康追求的强度关联——基于体育课程教学特定运动强度的审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1):86-98.

[44]熊文.体育与健康:学校体育“健康第一”下的悖论与困境[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0): 77-88.

[43]熊文.健康的追求与体育的坚守: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人文价值参照与审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4):373-379+385.

[42]熊文.辨误与厘正: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理论立足点检视[J].体育科学,2019,39(06):89-97.

[41]熊文,.论我国体育体制的管理主义取向及其消解——兼论体育体制与体育管理体制的分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3):191-197.

[40]熊文,.我国体育体制若干元理论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03):15-22.

[39]熊文.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和学科体系构建的若干基本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02): 136-143.

[38]熊文.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解析与多维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01):1-6.

[37]熊文.体育科学学科分类结构体系的考察与再构[J].体育科学,2014,34(11):80-87.

[36]熊文.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确立的若干思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5-10.

[35]熊文.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定位及与学科判断的关联[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02): 1-7.

[34]熊文.基于差异的反思:从区别、分化到互动、互补——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多维参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1):17-23+33.

[33]熊文.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的困境及反思——兼论个案研究的凸显[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02):133-139+160.

[32]熊文.体育社会科学的定位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7):5-11.

[31]熊文,.体育社会科学的参照和关联:从自然科学到体育自然-人体科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03):1-7.

[30]熊文.从科学主义参照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之分野——基于假设—验证和价值无涉的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02):111-114.

[29]熊文,.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纳入、分类及结构体系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04): 418-424.

[28]熊文,等.体育人文科学的凸显及困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9):5-10.

[27]熊文,.反思人文体育——兼对若干认识模糊和误区之辨明[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 (03):10-14+37.

[26]熊文,等.基于公正的体育发展——兼论科学发展观语境下体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44(02):12-16.

[25]熊文,等.体育若干发展观的审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01):1-6.

[2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的外在要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4):25-28.

[23]熊文,.社会伦理与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8(04):62-64.

[22]熊文,.竞技体育伦理研究述评[J].体育文化导刊,2008(03):75-77+80.

[21]熊文.伦理对竞技体育的规范和激励作用——功利和微观个体的视角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8 (02):37-39.

[20]熊文,等.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形成的现实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2):9-13.

[19]熊文,等.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反思[J].体育学刊,2008(01):77-81.

[18]熊文.伦理对竞技体育发展运行的价值评价和把握——伦理对竞技体育宏观层面的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1):14-17.

[17]熊文,等.体育是什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458-1460+1469.

[16]熊文,等.竞技体育伦理的理论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4):20-24.

[15]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赋予和确立[J].体育文化导刊,2007(07):57-59.

[14]熊文,等.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及其特殊形式——道德契约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16-19+23.

[13]熊文,.关于体育概念界定的哲学反思[J].体育学刊,2007(01):9-14.

[12]熊文,.学校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5):80-83+106.

[11]熊文,.伦理介入竞技体育之缘起——从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与道德关系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2):21-24.

[10]熊文,.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原因的分析框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02):144-146.

[9]熊文,等.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J].中国体育科技,2005(04):14-16+28.

[8]熊文.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29-32.

[7]熊文,.运动训练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4(05):132-134.

[6]熊文,.竞技体育之伦理精神——善的导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03):37-39.

[5]熊文.竞技体育伦理研究的凸现及其现状与走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2):4-7+12.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及其研究之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4):545-546+550.

[3]熊文,.竞技体育之人文社会学研究的若干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06):15-17.

[2]熊文,.运动训练学的体育生物科学切入与融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4):549-551.

[1]熊文,等.如何降低体育教学、训练实验研究中受限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03): 370-372.


2 普通期刊论文

[4]熊文.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操作和实践的困境[J].体育科研,2022,43(03): 8-17.(特稿)

[3]熊文.身份、地位、品格:体育社会科学的3个元问题[J].体育科研,2016,37(01):46-51.(特稿)

[2]熊文,等.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的表现、特点及危害[J].浙江体育科学,2007(06):31-35.

[1]熊文.“忽略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益阳师专学报,1999(06):103-104.



荣誉及奖励

10 访问

相关教师